欢迎访问如皋市金桥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新闻公告

产品分类

联系我们

如皋市金桥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有限公司

电话:0513-87520588   87520488

手机:13962707388    13901475416

邮箱:800019049@qq.com

网址:www.jq-px.com

地址:江苏(南通)如皋市中山西路8号

浅谈品德活动教学中师生角色的定位——平建光校长

您的当前位置: 首 页 >> 新闻公告 >> 教师来搞

浅谈品德活动教学中师生角色的定位——平建光校长

发布日期:2013-11-07 作者: 点击:

教学的核心思想是“以学生为中心”。它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提倡学生参与确定学习目标、学习进度和评价目标,在学习中积极思考,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它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促进学生的道德践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领悟和理解社会的思想道德价值要求,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为此,品德教学中的活动教学,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认可。活动教学就是借助一定的物质手段和学生实际的生活体验,通过学生的自主参与,合作探究,积极体验,在做中学,在学中做,使得教、学、做合一,让学生从活动中感悟,从中提升生活的直接经验,感悟情感交流和心灵撞击的情感历程,更重要的是通过活动去实践内化。但是,在教学思想品德活动教学中,虽然有的教师增加了学生探究问题、展示探究结果的活动环节,但学生并没有对教学内容进行真正的探究,实质上依然是在教师主导、操纵下“顺利”完成教学内容;有的为了体现了教学理念,活动过程由学生主导、学生积极展示自我,学生的主动性虽充分调动起来,但是教师却显得可有可无了。那么,如何将活动教学落到实处,真真切切地走进教学,实现课程目标呢?我觉得需对师生角色正确定位,才能实现课程目标。为此,本人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思考。

一、确立品德活动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

1、教师要成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活动教学的研究者

教学要求“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根据教学的理念,品德课教材和教学参考所承载的知识只是课堂教学中具有导引价值的资源,教师和学生要去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作为品德教师,除了自己要开发各种各样的课程资源,包括图片资料、历史文献、网络资源和其他学科资源等。还应该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生活、走向社会,开展社会实践和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关注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师生在资源开发和利用的过程中,分析、构建、创生新知识。

教学呈现于课堂的是动态的知识、情境和资源,落实课程要求有赖于教师结合具体的活动情境,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活动教学中的问题是复杂多样的,如课堂气氛如何调控,活动教学中学生吵闹怎么办,如何组织小组合作学习等等,这一系列问题都需要教师去思考去解决,为新的教学实践指明方向。另外,教学要求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如果教师对自己教育教学都未曾作过研究探讨,又怎样指导甚至怎样面对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学生呢?

2、教师要成为活动教学的组织者和协调者

活动教学是一个让学生获得知识和培养能力的过程,教师的任务是创设来自生活的教学情境、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兴趣和思维,使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索,教师要由课堂上的“主播、主演”转向“编剧、导演”,要让学生“听进去”转向“动起来”,动手、动脑、动情,在活动中学习、在体验中感悟。施教之功,贵在导航,新的活动教学是师生、生生共同参与,互相交流,动态变化的课堂,若离开精心设计、适时调控,活动教学的课堂将成为乱糟糟的“哄堂”。这时,教师虽然不是课堂的主宰者,但还要把握方向、控制节奏、全面协调,做活动教学的协调者。

3、教师要成为活动教学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教学要求培养的是会做人,会认知,会实践、会与人合作、会自我发展,能适应未来社会,有竞争力的人才。新理念下的思想品德课堂是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是一个让学生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课堂不再是教师单方面的“一人言”、“满堂灌”,而是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学生在活动中不再是被动的接受现成的知识,而是积极主动的去探求知识的来龙去脉,体验探求知识过程的快乐,并在探求中生成新知识、新能力。因此,教师在活动教学中要成为引导者和促进者,这是时代赋予教师角色的新特征。

4、教师要成为活动教学的参与者和合作者

教学要求建立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在活动教学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合作者,活动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教师由“权威者”转向合作者,教学由“霸权”转向尊重、理解、鼓励和宽容。人是有主观能动性的,知识只有自主参与才能真正建构;知识是多样的、流动交融的,只有在平等、宽松的课堂上,师生互教互学,启迪思考、共同探究,才能丰富已有知识,发展、产生新的知识;只有合作学习,相互借鉴,取长补短,才能培养实践能力和交往能力;只有彼此交流、分享感受,情感、价值观才能得到升华。

二、确立品德活动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1、唤醒主体意识

近年来,学生在活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然而,在实际活动教学过程中依然是“传授——接受”,而不是互动交流。学生在学习中主体意识的丢失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思想品德活动教学,强调学生参与、活动、操作、实践、调查、探究、体悟,旨在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引起学生研究探索的欲望,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加速学生学习主体性的恢复。所以,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意识,把每一个学生都当作具有独特经验和情感态度的人,为学生主动发展提供宽松、融洽的心理氛围。

2、倡导自主精神

品德活动教学强调学生“自主”,让学生自我准备、自我设计、自我表现、自我发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使学生充满情趣,全身心投入,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促使思想品德活动达到较好的效果。但是,我们不能把活动教学单纯地看作是以“动”、以“趣”的方式来完成教学任务,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通过活动实现自主控制学习过程。在活动教学中,既有预设性问题,更有生成性问题,“意外事件”常常发生。学生发现问题的机会越多,寻求解决问题方法的机会也越多,这在客观上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驾驭学习过程的能力,这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极为重要。

3、弘扬合作精神

品德活动教学是在开放的时空进行的多边、多向、多面的人际关系和相互作用的过程。他常常需要多人合作、多组合作、多方人员共同参与才能顺利完成。所以,在活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师生、生生等交流合作来完成任务,建立“如果没有其他人的协作与合作,任何人都无法取得持久性的成就”的理念,养成自觉地运用合作意识来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问题的习惯,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懂得尊重和理解他人,形成团队意识和集体精神。从长远意义来看,合作最终应该成为学生的一种生存方式。

4、提倡探究精神

鼓励学生采用质疑或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这作为教学提倡的一种学习方式,我们要不断引导和指导学生主动探究,更期待着主动探究能内化为学生经验系统的一部分,成为学生的一种学习习惯、一种思维品质。思想品德课中涉及到许多社会问题,可以鼓励和指导学生去主动观察、探究,引导他们去分析思考,这不仅能激趣,更能大大提高认识的强度和内化的速度。

三、处理好品德活动教学中几对关系

1、教师和学生的关系

教学强调学生是活动教学的主体,课堂活动应以学生为中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在自主的学习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但活动教学中,老师始终是起主导作用的,不能以为只要实施教学,学生就能自己学习,自然就能生成知识和能力,就不需要老师的指导了。活动教学中教师该分析的还是要分析,该引导的还是要引导。当然,教师更要注意,释疑解难不是宣读标准答案,引导学生更要适时、适度、有效。任何教学目标的实现,既离不开学生的主动参与,更离不开教师的积极引导。我们不能把活动教学的过程变成老师的表演过程,也不能把活动教学的过程变成学生单方面的学习过程,而应该是师生一起活动、互相沟通、相互交流、共同探讨的共同发展的过程。

2、过程与结果的关系

传统的政治课教学注重理论知识的内容和结果,无论过程怎样,只要学生记住最后的结论就行了。而教学倡导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强调活动教学的过程。但是在活动教学中学生的思维是否真正动起来,是否真正在探究学习中获得了知识、锻炼了能力,这往往连教师自己都不知道。所以,教学中,我们既不能沿袭旧的轻过程(或无过程)重结果的教学行为,也不能片面追求重过程而轻结果的教学行为,我们要重过程,同时也要重结果,只有通过一定的过程达到一定的结果,取得一定的成果,这样的过程才有意义。当然,我们追求的不是教师预先设计好的既定结果,而是师生合作探究生成的新结果,是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获得了新知识、发展了能力、提升了觉悟的新结果。为此,在活动教学中,讨论探究的内容,设计的问题是否符合学生实际,是否具有启发性、可研究性、实效性,层次是否符合认知规律,学生怎样有效的学习,怎样使每个学生在活动中学得有效,这些都是教师在活动教学中应认真把握的。只有这样,才能使活动教学真正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3、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关系

传统的政治课堂过分的强调了学科知识,远离学生实际的抽象理论使学生厌烦教师课堂上的说教,而教学实施过程中,很多老师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小品、辩论赛等各种形式创设情境,通过大量的典型材料让学生去辨别、分析、体验和感悟,而学科知识往往被淡化了,学生往往一堂课下来还不知道学习了哪些内容、是教材中的哪一部分。从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关系看:知识是基础,扎实的知识是提高能力、丰富情感、形成积极态度的前提和基础。没有知识,能力是无水之源;没有知识,情感、态度也很难产生持久的效应。所以,在活动教学中,教师应该始终坚持以某一框、节的基础知识为支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的事例或结合其他教学资源展开相关活动,观察学生的情感、态度,及时与学生交流、沟通,引导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

4、教材与课程资源的关系

传统的政治课教学中教师是想尽办法教好教材,教学提倡的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是想尽办法用好教材。但在对课程资源的利用上,有的老师却随意调整结构、重组教材,甚至将教材抛在一边,用生活材料和学生活动占据了整个课堂,我认为这样做不妥。其实,新教材本身就充分体现了教学的精神,本身就是课堂教学最好的资源和工具。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现有水平,在认真领会教材意图的同时,学会灵活、能动地运用教材,根据学生实际进行必要的增删、调整,这样才能从“有限”的教材中无限延伸。此外,我们还应该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生活、走向社会,主动的去挖掘各种资源、学会整合资源,并在这一过程重丰富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认识。

总之,品德课的活动教学,无论是在课前、课中,还是在课后,都将会给思想品德教学注入新的活力,使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更具人文性、实践性,从“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生存”这“四大支柱”来构建终身学习的平台,为将来个人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文网址:http://www.jq-px.com/news/442.html

关键词:

最近浏览: